
痘痘救急擦什麼?完整指南
- DRX達特仕
- / 最新消息
- / 痘痘救急擦什麼?完整指南
長痘痘時,很多人第一個想法是:我要擦什麼才能消掉?
但其實,痘痘的成因不同,對應的外用方案也不一樣。與其亂買保養品,不如先看看皮膚科醫師常用、真正有效的成分清單。
【痘痘的成因與對應方法】
想要消痘,先搞懂痘痘怎麼來的!
主要原因包括:油脂分泌旺盛、角質堵塞、細菌繁殖,以及發炎反應。
1.油脂分泌旺盛
原因:皮脂腺受荷爾蒙影響而過度活躍,這是痘痘形成的核心之一。
應對方法:
●口服A酸(Isotretinoin):能有效抑制油脂腺活性,是目前最強效的控油藥物。註1
●事前避孕藥(Oral contraceptives):可調整荷爾蒙,適合女性因賀爾蒙失衡導致的痘痘。註2
●一般保養品:頂多改善表面油光或粉刺,無法真正降低油脂分泌量。
2.角質過度增生(粉刺生成的關鍵)
原因:當角質代謝不正常、過度堆積時,毛孔出口就會被堵住,油脂排不出去,形成粉刺或黑頭粉刺。
應對方法:
●使用 A酸類(A醇、A醛、A酸) 促進肌膚新陳代謝。
●粉刺溶解劑:常見成分包括水楊酸(BHA)、果酸(AHA)
【水楊酸 vs 果酸:實驗證據】註3
臨床研究顯示,在治療微粉刺(microcomedones) 時,
●臨床研究顯示,在治療微粉刺時,水楊酸優於果酸。
●水楊酸:屬脂溶性,能深入毛孔,溶解油脂與角栓,有效抑制粉刺。
●果酸:屬水溶性,主要作用在表層角質,對毛孔深處粉刺改善有限。
●結論:針對粉刺型痘痘,水楊酸通常比果酸更直接有效。
其他建議:適度搭配去角質產品(如臉部磨砂膏、去角質棉片),但要避免過度清潔。
3.細菌增生
原因:當毛孔被堵塞時,痤瘡桿菌(Cutibacterium acnes) 會在缺氧環境下大量繁殖,進而引發免疫反應,造成紅腫痘痘。註4
應對方法:
●過氧化苯(Benzoyl Peroxide, BPO)
○直接抑制痤瘡桿菌的生長,且不會造成抗藥性。註5 註6
○常與 A酸類 搭配使用,能同時改善角質代謝與細菌問題。
●醫師處方外用抗生素(克林黴素Clindamycin、紅黴素Erythromycin 等)
○適合短期用來控制發炎與細菌數量。
○建議與 BPO 合併使用,以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。註7
4.強烈發炎反應
原因:痘痘破壞皮膚組織,導致紅腫、疼痛甚至留下痘疤。
應對方法:
●使用 菸鹼醯胺、積雪草 等,減少紅腫。
●必要時交由醫師開立 外用/口服抗發炎藥物。
●切勿擠痘,以免惡化發炎或留下凹疤。
【擦茶樹精油可以抗發炎嗎?】註8
茶樹精油(Tea Tree Oil) 有抑菌和抗發炎作用。臨床研究顯示,5% 茶樹精油凝膠能改善輕度痘痘,但效果比不上過氧化苯甲酰(BPO)或 A酸。
適合當輔助性保養,但不能取代主要治療。
痘痘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,而是油脂、角質、細菌和發炎共同作用的結果。選對方法、耐心治療,就能一步步把痘痘趕走。真的嚴重或久不癒合,記得交給皮膚科專業醫師,別讓痘痘留下痕跡。
資料來源
註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-dose Oral Isotretinoin for Seborrhea
https://www.clinicaltrials.gov/study/NCT01139749
註2 Examining the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ne
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2971728/
註3Topical azelaic acid, salicylic acid, nicotinamide, sulphur, zinc and fruit acid (alpha‐hydroxy acid) for acne
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7193765/
註4瘡疱表皮桿狀菌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7%96%AE%E7%96%B1%E8%A1%A8%E7%9A%AE%E6%9D%86%E7%8A%B6%E8%8F%8C
註5 Minimum Contact Time of 1.25%, 2.5%, 5%, and 10% Benzoyl Peroxide for a Bactericidal Effect Against Cutibacterium acnes
註6 過氧化苯甲醯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BF%87%E6%B0%A7%E5%8C%96%E8%8B%AF%E7%94%B2%E9%85%B0
註7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issues updat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
https://www.aad.org/news/updated-guidelines-acne-management
註8The efficacy of 5% topical tea tree oil gel in mild to moderate acne vulgaris: a randomized, double-blind placebo-controlled stud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