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遮瑕卡粉怎麼辦?黑眼圈要用什麼顏色遮?


想要打造精緻無瑕的妝容嗎?那你一定要知道底妝和眼周修飾的重要性!很多人發現自己的黑眼圈、眼下細紋,遮瑕膏用半天都達不到效果,反而黑眼圈遮瑕灰灰的,甚至乾裂、卡粉。接下來提供你兩個的遮瑕技巧,幫助你眼下遮瑕自然又輕透!

一. 眼下細紋狂卡粉?3大原因
我們首先來了解為什麼會卡粉?答案就是底妝無法貼合肌膚。眼周非常脆弱、皮膚厚度也薄,因此非常容易因為拉扯、老化出現細紋。
◆卡粉原因一:眼霜太油
錯誤的妝前保養,例如使用過於油膩、黏稠的眼霜會導致後續底妝無法貼合,容易分離和結塊。正確做法: 選擇一款質地輕盈、保濕力足夠的眼霜 。它能迅速吸收,同時又不留下任何油膩殘留物 。確保後續遮瑕產品是服貼在水潤的皮膚上,而不是浮在油脂上。
◆卡粉原因二:太白的遮瑕膏
許多人遮瑕的第一步,就是拿出比膚色白好幾階的遮瑕膏,試圖蓋住黑眼圈。這只會讓你的黑眼圈從「藍紫色」變成「灰灰的」,變得更突兀。
◆卡粉原因三:上妝手法錯誤
許多人會用力塗抹遮瑕膏,但這樣會拉扯眼周肌膚,導致年紀輕輕就細紋更深,細紋一多,就更會加劇卡粉現象。
●睛頰平EGF胜肽眼霜 :
一款以60%溫和的乳酸菌萃取液當作基底的極清爽保濕眼霜。添加多種胜肽與EGF,以及高濃度美白成分傳明酸與近期很熱門的鮭魚精子DNA。


二.淚溝跟黑眼圈怎麼分?
1.色素型黑眼圈(顏色的問題) 這是指眼周皮膚因為色素沉澱、過敏或血液循環不良,所呈現出的顏色。
●特徵: 顏色非常複雜,可能同時包含咖啡色、褐色(色素沉澱)、紫色、藍色甚至青色(血管顯露)
●黑眼圈遮瑕邏輯: 需要運用色彩學來中和。你不能用單一顏色去覆蓋,而是要像調色盤一樣,找出這些顏色(例如青色)的對比色(例如紅色系)來抵銷掉 。這就是校色的真正意義。
2.結構型黑眼圈(光影的問題) 這並非皮膚上有顏色,而是因為臉部骨骼或眼袋脂肪結構所造成的陰影。
●特徵: 主要是指淚溝(眼下凹陷)、眼袋(突起)造成的陰影。
●淚溝遮瑕邏輯: 既然是凹陷造成的陰影,我們就要用光來把它填平。這需要的是「提亮」,利用比膚色淺的顏色,在視覺上創造膨起感。

●遮瑕避雷指南!別再用錯誤的遮瑕法
黑眼圈顏色非常複雜,有些人會同時包含咖啡色、褐色、紫色甚至青色(血管顯露)。 需要運用色彩學來中和。不能用單一顏色去覆蓋,而是要像調色盤一樣,找出這些顏色(例如青色)的對比色(例如紅色)來把它們抵銷掉 。這就是校色的真正意義。

第一層:處理「色素型」黑眼圈問題
這一層的目標是「中和」掉所有不對的顏色,讓眼下皮膚恢復到接近均勻的膚色。
●關鍵工具: 紅寶石多色校色盤。
●關鍵技巧:
1.例如眼下最棘手的是一條非常明顯的青筋。要中和藍綠色,就需要用到光譜上的對比色「紅寶石色系」混和「粉色系」在黑眼圈區域塗抹。
2.二次校色: 處理完最深的青筋後,再使用「珊瑚色」混和「鵝黃色」這類大眾接受度較高的校色產品,去中和其餘的咖啡色、紫色暗沉,並把剛剛的紅寶石色柔和地過渡掉。

第二層:處理「結構型」問題(提亮)
當第一層的顏色已經處理乾淨後,再才來處理眼下淚溝凹陷的陰影。
●關鍵工具: 粉蜜桃多色校色盤(選擇淺蜜桃色、淺膚色或米黃色)。
●關鍵技巧:
1.精準定位「溝」: 找出淚溝最「凹」的那條線。
2.畫線提亮: 用刷具沾取提亮色,只畫在那條陰影線上,像是要把它填平一樣。
3.視覺膨脹: 這個動作就像在凹陷處打光,讓淚溝在視覺上「膨」起來。同樣的,臥蠶也可以用米黃色打亮變澎。
●零油光無瑕心機組:溫和洗面乳 ×潤色防曬 × 多色校色盤(可選紅寶石或粉蜜桃)×校 正遮瑕膏
●鉑金亮采煥膚組:清爽亮白A醛 × 多色校色盤(可選紅寶石或粉蜜桃)× 校正遮瑕膏
●水漾無瑕光澤組:極清透保濕霜 × 多色校色盤(可選紅寶石或粉蜜桃)
最後,化妝切記不要什麼都往臉上厚塗,遵照少即是多的原則,才能讓眼下妝感輕透自然喔!

眼下肌膚是我們臉部最薄、最脆弱的皮膚 。這個區域的脂肪特別少,因為底下佈滿了表情肌,我們微笑、皺眉、驚訝或上粧時,肌肉都會不斷地移動和折疊 上方的皮膚。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在眼下堆疊了太多產品,只要一笑,所有的粉末就會立刻卡進去眼下紋路 裡,讓紋路變得更加明顯。
眼袋淚溝每天靠化粧遮蓋非常麻煩,一直拉扯眼下皮膚也容易讓細紋更多。現代醫美發達,以UP雷射眼袋為例,使用高規格二氧化碳UP雷射可以透過降低術中的出血量來移除眼袋組織,所以UP雷射眼袋恢復期能比一般內開眼袋短的多。在實務經驗中,許多患者術後隔天就可以正常上班,一周就能大致消腫。

圖說: UP雷射眼袋移除多於腫脹組織

圖說: UP雷射眼袋+自體脂肪改善淚溝

圖說: 內開眼袋+膠原蛋白增生劑Sculptra 舒顏萃改善淚溝
自然的眼下線條,不需要再依賴厚重遮瑕來掩飾。當眼袋不再成為妝前的大難題,你會發現素顏也能看起來明亮、精神、帶著歲月靜好的鬆弛感。
資料來源:
1.Eyelid Anatomy
https://emedicine.medscape.com/article/834932-overview?form=fpf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