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擦防曬可以吸收維生素D嗎?最新研究告訴你真相!
在亞洲地區,維生素D缺乏其實是一個常見的問題,很多人都知道曬太陽能幫助身體合成維他命D,但也擔心:如果我每天都擦防曬,那是不是就沒辦法合成維他命D了?
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人,尤其是當夏天到了。今天就讓我們從多篇國際研究、臨床實驗和專家建議中,來破解這個疑惑:擦防曬真的會讓你缺D嗎?
擦防曬=吸收不到維他命D?其實是誤會一場
澳洲是全球對防曬教育最積極的國家之一,畢竟他們是皮膚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。根據澳洲癌症委員會的建議,就算你每天擦防曬乳,也不會導致維他命D不足。
但根據調查,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澳洲人還是覺得防曬會影響維他命D的吸收,因此有些人乾脆不擦防曬,寧可「曬一下補D」。事實上,這個擔憂在很多人心中都存在,但真實情況比想像中複雜得多。
實驗怎麼做?科學家這樣測試防曬與維他命D的關係
讓我們來看看幾項實驗數據。
有一項來自澳洲的隨機對照試驗,把受試者分成兩組,一組每天規律擦防曬霜,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乳霜,兩組人都接受一段時間的觀察與抽血檢測。(註一)
結果呢?兩組人血液中的維他命D濃度並沒有太大差異。
更進一步,一篇發表於《英國皮膚病學期刊》的綜合研究也彙整了多篇文獻,結論是:擦防曬乳對體內維他命D濃度的影響非常有限,幾乎可以忽略。(註二)
不過,這些研究也坦言:針對「高防曬係數」例如SPF50的產品,目前臨床研究仍偏少,未來還需要更多證據來補足這個高防曬係數產品的空白。
維他命D到底怎麼來的?
其實人體90%以上的維他命D來源都不是靠吃的,而是靠皮膚曬太陽、接觸到紫外線(UVB)後自己合成的。
而防曬乳的「阻擋」也不是百分之百。例如:
●SPF15可過濾約93%的UVB
●SPF30約可過濾97%UVB
●SPF50約為98%UVB
也就是說,即使你擦了防曬,還是會有2%到7%的UVB照射到你的皮膚。更何況,根據調查,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塗足量,也不會每兩小時補擦,這些因素都讓你仍然有機會產生維他命D。
有趣的是:擦防曬的人,有時維他命D反而更高?
根據觀察性研究,習慣擦防曬乳的人,維他命D濃度不但沒有比較低,有些反而更高。
怎麼會這樣?原因可能是這群人本來就比較注重皮膚健康,會擦防曬乳,也更喜歡戶外活動,曬太陽的時間相對比較多。而曬太陽的時間長短,跟體內維他命D濃度呈正相關。
所以,真正決定你維他命D水平的,不是「擦不擦防曬」,而是你曬不曬太陽。
許多防曬行為如「穿長袖」、「撐陽傘」、「躲陰影」等,反而比防曬乳更有效阻擋紫外線,也可能對維他命D吸收產生更多負面影響。
防曬乳無法完全阻擋紫外線,那怎麼辦?
研究顯示一般人塗抹防曬的使用量僅為有效標準的 25–50%。皮膚老化的元凶80%來自於太陽曝曬,儘管陽光(主要是 UVB)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維生素 D 的產生所必需的,而紫外線的UVA 和 UVB 光子不僅能造成DNA損傷,導致皮膚老化、皺紋、膠原蛋白被破壞與黑斑。雖然人體本身有部分修復光損傷的能力,但並不是百分之百,光損傷無法完全修復,而且每天都會持續發生光損傷。
據估計,只要15分鐘的陽光曝曬就足以對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造成足夠的損傷,皮膚就需進行修復活動。
因此近年保養品中流行添加「光解酶」的成分,來幫助皮膚主動修復紫外線造成的損傷。
在國外一些品牌推出含有光解酶(photolyase)的防曬乳,主打不只防曬,更能事後修復因陽光或污染造成的DNA損傷。在台灣,則有含有三種光解酶保養品乳液,能讓您在日常保養程序中,早上可以塗抹,晚上也可以塗抹,增強光損傷修復。
有研究針對患有日光性角化症(一種常見的皮膚癌前病變)的人進行觀察,發現使用含DNA修復酶的防曬乳,可以有效減少皮膚中的DNA損傷負擔。與傳統防曬乳相比,防禦效果更好。(註三)
防曬霜可有效預防光損傷。但防曬霜不是完美,它是被動型的防曬,過度曝曬,會讓肌膚DNA突變。或許採取短時間多次曝曬,使用光解酶產品,以修復皮膚DNA是一種相對較安全的曬太陽方式。
一天要曬太陽多久?
有一項研究評估與台北相似的地理緯度,北緯25度的美國邁阿密。研究人員對一般亞洲肌膚,皮膚類型 III 的人試驗的結果。在邁阿密的夏天,當人體的 25%面積(頭部、手臂與手部) 暴露在中午 12 點陽光下,只需要曬3 到 6 分鐘就可以合成 400 IU的維生素D。(註五) 但皮膚顏色較深的人, 冬天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合成維生素D。
●防曬多久前擦?
建議在出門前至少 15 分鐘塗抹防曬產品,這樣才能讓成分充分發揮作用,於肌膚形成完整的保護膜,抵禦紫外線傷害。
●室內防曬多久補一次?
如果是在沒有大量流汗或游泳的情況下,且塗抹的量正確、均勻,防曬劑的效果大約可以維持 6 小時。不過,如果有用毛巾擦拭、衣服摩擦到、碰水、流汗等狀況,可能會讓防曬層流失,這時就需要重新補擦。影響防曬乳的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:耐水性、耐磨擦性、重新塗抹頻率 和 塗層厚度。
●防曬一次用幾ml?
很多人不喜歡按照建議的用量塗抹防曬乳,可能是因為覺得產品太厚重、不舒服,或會讓肌膚看起來泛白、黏膩。此外,大眾對「建議用量」這個概念也常缺乏清楚認知。市面上的說明標示通常比較模糊,例如「在曝曬前大量塗抹於暴露肌膚部位」,但到底是多大量,許多人並不清楚。
專家建議可改用更具體的單位來說明,例如:
●「茶匙法則」:臉部合併頸部、每隻手臂約需各半茶匙(2.5ml);每條腿、胸口、背部則需各大於一茶匙(6ml),合計共約 33 mL。
另外,也有人建議分兩次塗抹防曬產品,一來可以確保塗抹量達標,二來也能減少遺漏區域。
資料來源 :
1.The Effect of Regular Sunscreen Use on Vitamin D Levels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
https://jamanetwork.com/journals/jamadermatology/article-abstract/556563
2.The effect of sunscreen on vitamin D: a review
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bjd/article-abstract/181/5/907/6602215?redirectedFrom=fulltext&login=false
3.Understanding Active Photoprotection: DNA-Repair Enzymes and Antioxidants
https://www.mdpi.com/2075-1729/14/7/822
4.Balancing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sun exposure: A revised position statement for Australian adults
5.Estimated equivalency of vitamin D production from natural sun exposure versus or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cross seasons at two US latitudes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0363523/